讀《天風閣學詞日記》(四):1950年7月至9月

讀《天風閣學詞日記》1950年7月至9月。

七月

晨往校晤石君,談下期開課事。予只「韻文選」一門可開,石君謂可開古文學名著選科一門。新課程必修科古文學只散文選、韻文選,包括詩詞曲二目。將來中文系畢業生古典文學根柢淺薄,尚不如外文系。(七月三日)

按:鄭奠,字石君,浙江諸暨人,時任浙江大學中文系主任。中文系畢業生古典文學根柢淺薄,當時已然。

石君謂浙大中文系此番垮臺,由心叔與陳學昭意見不合,起許多是非。心叔則謂由石君戀戀主任一職,不敢放手做事。心叔幹才學問誠可愛佩,而性情褊狹,多口舌是非,是其一大病痛。(七月十三日)

按:陳學昭,現代女作家,於法國獲文學博士學位,後加入中共,極力支持毛澤東《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》。1949年後擔任浙江大學黨支部書記及中文系教授。

時代日新,自顧忽將成老朽,少年不知鍛鍊身體,中年早衰,惟有慚悔。(七月二十日)

夕申請入工會,自我介紹與檢討鈔如下:「……解放前一二年偶見學生壁報有『農民養活了你,你該如何報答農民』一語,甚受感動,頗思盡棄所學,然由小資產意識太濃厚,生活圈子太小,故雖欲求新知,以自改造,而仍不能聯繫實際。」(七月廿五日)

按:中共建政不足一年,瞿禪似急於向新政權靠攏。

終日閱卷,甚倦。幾乎無一本卷無簡筆字,習作「习」,勝作「胜」等,不一而足,甚者以「d」代「的」,以「」代「問題」。昨心叔以近人所作解放字集一冊見示,頗多可議者。(七月廿八日)

按:以「」代「問題」之缺字,似是手寫字,計算機無法輸入、無法顯示,其形乃於「门」置一大寫字母「T」。

八月

見某君以英語譯賀鑄「丁香空結雨中愁」一語,繁沓至四五句,二三十字。(八月四日)

夕與屢平過湖濱看白蓮,步至錦帶橋,謂共產黨人反過左過右,反教條主義,又反經驗主義,仍不離孔子與亞理斯多德之中庸主義。(八月七日)

《文匯報》記北方土改後情形,甚動人。華東五六年後殆亦可見太平盛世,未老逢此,不虛此生矣。(八月十日)

按:五六年後,陽謀不遠矣!「文革」中,瞿禪名列「反動學術權威」。若憶1950年「未老逢此,不虛此生」之興,不知作何感想?

昨夕心叔示鐘山來函,在《文匯報》見心叔學習斯大林語言學一文,詆心叔主廢漢字,爲斷人慧命,瞎人眼目。謂方塊字有何難學,謂方塊字難學乃歐美人之見。心叔謂此飽人不知餓人飢。(八月十三日)

按:方塊漢字較拼音文字難學,此不必諱言。然「難學」並非廢棄漢字之理由。

昨日予作短簡演講,一謂此次革命是道德革命,吾人出身自私虛僞之小資產階級,應如何配合此時代革命之道德,尤其身爲國文教師,應如何不失學生信仰;二謂舊時代教育,皆爲造就資產階級弟子而設,成效不好,由此輩舊靈魂積習已深,將來學校爲工農子弟開門,造就此輩新靈魂,當另有新氣象。以佔全世界人口四分之一之中國民族,脫二千年來黑暗之束縛,此新時代之教育,一二十年之內即可有成效。吾人生當其時,應如何自慶自勉,不辜負此大時代。(八月十六日)

按:1950年即作此語,可嘆!其向新政權靠攏之意甚明。

連日忙碌,午後蕭閒無事,反覺此心無安着處。(八月十九日)

按:佛典曰:「諸衆生以攀緣爲自性。」(《楞嚴經》)

夕微昭來談,謂往讀賈誼文,不能想見其爲人,近識心叔,覺賈生如在面前。(八月廿七日)

按:瞿禪論心叔:「心叔幹才學問誠可愛佩,而性情褊狹,多口舌是非,是其一大病痛。」《史記・屈原賈生列傳》:「賈生自傷為傅無狀,哭泣歲餘,亦死。」蓋賈生亦性情褊狹之人也。

九月

晤石君,勸予勿開中學教研班工具書使用法一課,中學教師所要求者恐不在此,可改開人民詩歌一課。(九月十一日)

夕聽雁迅談郁達夫在日本投降時殉難新加坡事,(胡愈之有文記之),頗爲感動。此君兄弟晚節皆可欽佩。(郁華在上海爲法官,爲漢奸刺死。)(九月十一日)

接蔣祖怡書,謂與袁微子、陳友琴商量中小學教研班文藝問題,當少講古典文學,以二千年來封建之下,可謂無人民性文學也云云。(九月二十日)

晨聲越來談教研班事,謂講中國古文學部分,應批判重於接受。再閱顧爾希坦《文學中的人民性》一冊完,此所謂人民性,乃指階級鬥爭。(九月廿一日)

按:上二則「人民性」當合觀之,可知七十年來紅朝所謂「文學」究爲何物。皆不出毛澤東延安講話也。

午後往大學開國文教研組座談會……各學員甚望多上業務進修課,教廳則甚重政治思想,次教學法,業務課最不重視也。(九月廿六日)

按:此共黨一貫做法,至今猶然。

夕聽修齡談京戲,因念每一藝術皆有其高深不能喻衆之處,以此不能普及,亦非此不能成其爲藝術。又不能減削以就羣衆,此一切藝術無可避免之矛盾。(九月三十日)

臺灣廣播,謂人民政府大舉焚書,《三民主義》《中國之命運》等外,並及四書、諸子、《西廂》《紅樓夢》云云。造謠可笑。(九月三十日)

按:1950年言此,或爲造謠。然臺灣廣播,不幸言中。國民黨中確有深知赤禍之害者也。


最后修改于 2025-05-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