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《天風閣學詞日記》1949年部分,摘抄並加短評。
案頭見《大公報》有一文,論新詩人與舊詩人。與伯尹論此,凡百餘言,思爲小文記之。此人所言,不出興、觀、羣、怨之旨。孔子云「怨」,而今人必言鬥爭,此受西洋新說之過。(一月十日)
按:王起,字伯尹,馬一浮弟子,不壽,1949年逝。孔子云:「詩可以興,可以觀,可以羣,可以怨。」(《論語・陽貨》)
閱報,蔣已以昨日發文告,離職來杭,昨晚飯於樓外樓,今日返奉化。其一生事業,這番殆爲尾聲。能摧壓百萬之師,而不能脫離數羣小之包圍,歷史上所謂英雄,大抵如此。可嘆可笑。(一月二十二日)
按:陽明言:「破山中賊易,破心中賊難」。蔣雖服膺陽明,然實不能效法。嗚呼!
又中央判岡村寧次無罪,已送其回日。中央圖書館有珍貴書籍、文物九千餘件運美,賣與美國國會圖書館。此二事極可怪駭。(二月一日)
按:岡村寧次,日本陸軍大將,詳1949年1月26日判決書。
伯尹示十力翁一長信,謂廣州氣候甚劣,擬往四川北碚。其教伯尹攝生,皆道家法,有可笑者。(二月十二日)
十力翁有一長函,屬轉與伯尹,言童女擦手摩腰可補腎。十力翁自謂治遺髓有神效,但須持久,一二月勿間斷。(三月四日)
按:伯尹體弱,1949年逝。十力翁殊可笑也。
惠甫謂曾滌生不可及,只是橫逆之來,凝然不動,及飲食起居有定時。後者尤難能。佛家那邊悟了,向這邊行履,亦只是在此行住坐臥上作工夫云云。此語警策。日來爲寫兩小文,即失眠,當念此自戒。(二月廿七日)
閱趙惠甫年譜竟。晚年築室百餘間於常熟,一生連娶三四妾,其佛學可想。嘗供曾文正木主於室,亦但能感恩而已,不能學其制行也。(四月十日)
按:趙烈文,字惠甫,曾佐曾國藩幕。著《能靜居日記》,記曾氏事蹟頗多。
過陳伯衡翁,謂往年在衢縣鄉間某寺訪弘一上人,上人甚欽嘆一同居僧人,其人不識字,紅光滿面,如不持食戒者。弘一謂其心不亂。此三字談何容易。(三月四日)
按:弘一法師以律自持,臨終尚不免「悲欣交集」。凡夫俗子,既無福報,又無修證,何必侈談「心不亂」?若能效法印光法師,常知慚愧,便是向道。
心叔日日往浙書館抄吳康齋日錄,夕過其屋,取閱數條,多陳陳相因語,蓋自記心境,不關學術。因念康齋但安貧味道,其平生無大拂逆事,使陽明在龍場有日錄,豈非大地至文?又宋明理學家語錄,出於弟子記者多有走漏,使理學家肯自己詳記一日心境,或弟子儘量詳記其師一日之言行,繪聲繪色,令人如觀電影,無殊親炙,豈非大快。(三月廿二日)
閱小冊新聞,共軍在北平及清華大學情況皆甚和平,南方恐懼心理減消大半矣。(四月二日)
按:錢賓四《師友雜憶》記錢孫卿事,賓四告孫卿:「吾叔日常好談古文辭,不知共軍先後文告,亦有絲毫開國氣象否?」詳拙文。
今日發校薪一萬倍,予得一百三十二萬元,託倫清往市購得金戒三錢。抗戰以來,公教人員以生活窘苦,皆孳孳向利,大學同事每聞發薪,即打點上市,爲數萬元市價爭先恐後,惡俗不堪。予僅夫婦二人,可不必逐隊,顧亦不能無心動。惟心叔淡定,恥於言利,其家累重於予數倍,夷然不以爲憂,其定力可佩。(四月十日)
按:任銘善,字心叔,江蘇如皋人,語言文字學家,1957年登「右派」籍,1967年病逝,得年僅五十四歲。
夕爲一同事用電爐,又集正覺堂前開會。緣此人夫人時髦好裝飾,不肯執爨,乃不顧道義,蒙衆譏誚,至可憐憫。新女子多墮落,此教育失敗之一端。(四月十三日)
按:何爲「新」,何爲「舊」?新者果新乎?人或自以爲新,自鳴得意,實則皮新骨不新。
心叔謂國軍動言長江天險,而不憶當時北伐何以過江。予因憶歷史上此語皆出於江南人。(四月廿三日)
按:1949年日記,止於4月25日,其餘缺。杭州於當年5月3日「解放」。
最后修改于 2025-04-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