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《唐君毅先生年譜》
「違心所安,以厚誣古人,弟所不忍爲。」

讀九州出版社《唐君毅先生年譜》。

一、母子離别

1948 年(40 歲)部分。1948 年 12 月,時局緊張,唐先生在上海送母親登船返回四川。《年譜》記載這段母子離別:

唐先生告訴母親陳太夫人:「兒未嘗爲官吏,亦不隸任何政黨,唯兒上承父志,必以發揚中華文教爲歸,今世亂方亟,以後行無定所,今有妹等侍養,望勿以兒爲念。」陳太夫人答曰:「汝必欲與中華文教共存亡,則亦任汝之所之矣。」

二、不返大陸

1952 年(44 歲)部分。1952 年,錢子厚託梁漱溟給唐先生寫信,希望唐先生返回大陸。唐先生給錢子厚的回信中這麼說:

唯弟所授爲哲學,而今日授哲學必須以儒家爲封建思想,唯心論爲資產階級之辯辭,以宗教爲鴉片煙,此皆與弟素所言者不合。夫真理自在天壤,固不以人之識與不識而異。然違心所安,以厚誣古人,弟所不忍爲。夫人生在世,所能補益於人者實極有限,而要以盡其份位之責爲第一。本心無處可瞞昧,一處瞞昧,則無處不瞞昧矣!弟行能無似,唯願以此自守,然兄等之厚意,弟固已心感矣。

前面幾句的意思很明確:中共把儒家打成封建思想,把唯心論打成資產階級思想,把宗教打成精神鴉片,這都是唐先生所不能接受的。

三、新亞書院

1952 年(44 歲)部分,有一段關於新亞書院的往事,亦可見當年諸位老先生的堅持所在。1952 年,香港政府頒佈商業登記條例,根據港九私立學校均須辦理工商登記,自認爲營利企業。因爲依照中國傳統教育觀念,學校並非營利團體,而是神聖的教育事業。當時在臺灣養病的錢賓四先生(新亞書院院長)專門來信,堅決反對工商登記,說寧爲玉碎,不爲瓦全,寧可關門大吉,也不能造成中國文化的污點。唐君毅先生在報紙發表《私立學校登記與社會人士心理》一文,痛批私立學校工商登記之事。他說,依照中國歷史文化傳統,從來沒有人主張教育是牟利的。中國的文化傳統,自始認定教育與牟利不可得兼。儘管現在中國文化在一天一天地墮落,國家如此貧弱,而又在分裂中。然而教育不是爲牟利這一點文化意識,尚未喪失。他希望在香港不會再有商人的教育家與學店,以保持中國人教育的一點命脈。新亞書院法律顧問趙冰律師起草學校組織大綱和條例,並呈香港高等法院批准。一年之後,港府終於批准新亞書院豁免商業登記。

四、中華民國國旗

1960年(52歲)部分,提及新亞書院與香港政府的一段衝突,事關懸掛中華民國國旗。當年,新亞書院已經開始接受香港政府津貼,故而港府禁止書院懸掛中華民國國旗。唐先生專門到香港政府教育司陳述懸旗理由。最初,書院校務會議決議,堅持懸掛國旗。然而十月八日,校務會議決定:「暫忍痛遵港府命令停掛,另組小組會計劃來年不受港府津貼辦法。」十月九日,唐先生在日記裡說:「明日爲國慶日,對新亞而言則爲校恥日也。」十月十日,爲彌補學校不能掛國旗的遺憾,唐先生專程出外看國旗。十月十一日,哲學社會系助教鄭力爲聽聞學校不掛國旗,感覺理想幻滅而欲辭職。


上次修改於 2023-11-25

此篇文章的評論功能已經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