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國作家 André Gorz 寫給妻子的情書 Lettre à D,中文版《致D:情史》2010 年由袁筱一翻譯。然而這個譯本有幾處基本錯誤,不得不在此指出。
譯者袁筱一,是華東師範大學法語系教授,曾經擔任華東師範大學外語學院院長,現在是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長。
一、Austrian 不是澳洲
中文版(以下均指中文版頁碼)第5頁:「是一個澳洲猶太小子,毫無意趣。」
法語原著裡也直接使用 Austrian Jew 這個詞語,但它不是「澳洲猶太小子」,而是「奥地利猶太小子」,這錯得實在無法解釋。作者在後文(第16頁)提到自己回了在「維也納」的家,既然家在維也納,那他就是「奥地利猶太小子」,不會是「澳洲猶太小子」。
二、馬洛于內羣島
第10頁:「後來,阿根廷武裝力量入侵馬洛于內羣島時……」
原文 Îles Malouines,袁譯「馬洛于內羣島」,這一看就是根據法語讀音隨便弄了一個音譯名稱。
Îles Malouines 又叫 îles Falkland,前者來自西班牙語 Islas Malvinas,後者來自英語 Falkland Islands。這是英國和阿根廷之間至今仍有爭議的地區。
在中國大陸,該島的官方中文譯名雖然變來變去,有時候叫「馬爾維納斯群島」,有時候叫「福克蘭群島」,但從來沒有譯成「馬洛于內羣島」的。對於這樣一個知名的群島,既有現成且廣為使用的譯名,就不應該自己隨便音譯。
這個錯譯,讓我想起「常凱申」和「門修斯」。
常凱申:2008年,清華大學歷史系副主任王奇出版的一本歷史著作,把 Chiang Kai-shek 譯作常凱申。稍有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 Chiang Kai-shek 是蔣介石。Chiang 是「蔣」字的威氏拼音,Kai-shek 是「介石」的粵語拼音。
門修斯:三聯書店出版社 1998 年出版吉登斯《民族國家與暴力》的中譯本,譯者將 Mencius 譯成「門修斯」,實際上 Mencius 就是中國人人皆知的孟子。兩位譯者,其中一位是哈佛大學人類學博士,校對者是北京大學人類學教授。要是按照他們這個譯法,Confucius(孔子的英文寫法)就要翻譯成「孔福修斯」。
三、Rue du Bac 不是學士街
第30頁:「是在學士街,你完全做回了你自己。」
原文 rue du Bac.
這是位於巴黎第7區的一條街,附近有同名地鐵站 Rue du Bac. 法國人提到 Bac 的時候,的確常常是指 Baccalauréat,即高中畢業考試,但 Bac 卻不只是 Baccalauréat 的縮寫。這條街的名字 rue du Bac 當中的 Bac 是指「渡口」。法語 Wikipedia 的 rue du Bac 詞條專門解釋這條街名的來歷:
La voie doit son nom au bac établi vers 1550 sur l’actuel quai Voltaire, qui transportait au XVIe siècle les blocs de pierre destinés à la construction du palais des Tuileries ; il traversait la Seine à l’emplacement de l’actuel pont Royal.
上面這段話意思是:
這條街名來自大約1550年在現今伏爾泰碼頭建立的渡口,該渡口在16世紀運送用於建造杜樂麗宮的石塊,它穿越塞納河,位於現在皇家橋(Pont Royal)附近。
翻譯之難,遠超許多人的想象。思果先生說:「懂英文,實際上是懂西洋生活、歷史、地理等。又因爲英文已經是世界性的文字,懂英文就等於懂世界歷史、世界地理、世界上許多的東西。」又說:「科學家譯科學文字最好,歷史學家譯歷史文字最好,譯者的常識、學識越豐富越好。」
上次修改於 2023-07-18
此篇文章的評論功能已經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