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旦之後,每日讀《論語》三章,先讀錢賓四的《論語新解》,再讀朱子的《論語集注》,偶爾產生疑問,兩書都無法解答之時,再翻閱朱子《論語精義》。朱注是明清以來流傳最廣、影響最深的版本,錢注是二十世紀以來最優的版本。
錢賓四一生推崇朱子,稱朱子是「中國學術史在中古時期唯一的偉人」,言下之義,整個中國學術史上,除了孔子之外,接下來就是朱子,其他人的貢獻跟他們二位不在同一等級。
然而《論語新解》卻一點都不盲從朱子——若是盲從,《新解》這本書就沒有太大價值。由於我每天只讀三章,讀完錢注馬上讀朱注,因此能夠非常明顯感受到:
- 錢注針對現代讀者的特別解釋;
- 錢注沿襲朱注處;
- 錢注異於朱注處;
- 錢注苦口婆心教人如何讀《論語》。
錢注如何針對現代讀者特別解釋
《八佾》篇的「定公問社於宰我」章,朱注直接說:
古者立社,各樹其土之所宜木以爲主也。
錢注也有這句解釋,只不過在這句之前,還有一句:
古人建國必立社,所以祀其地神,猶今俗有土地神。
從這處差別即可看出,宋代的讀者知道「社」是什麼,因此朱注不用解釋。而二十世紀的讀者已經不知道「社」是什麼,因此錢注需要專門解釋。無論註解經典還是書寫其他文章,作者能夠如此爲讀者考慮,真是難得!而且還能夠做到不借此炫技,更加難得。爲什麼說不炫技?因爲只用極其有限的文字補充背景知識,幫助讀者理解,而不增加任何多餘的文字。
錢賓四在《新解》自序中就說,之所以要在二十世紀寫作《新解》,就是想用現時的觀念和語言來幫助現代讀者理解《論語》。他真的做到了!
錢注如何沿襲甚至標舉朱注
錢注直接沿襲朱注處不少,但都沒有一一標明引自朱注。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,這頗不符合所謂學術規範,然而作者在自序之中早有交代,之所以不逐條列舉引用出處,是爲了不給讀者閱讀增加障礙。古注俱在,讀者若想考索,並不算難。像我現在這樣把兩本註釋對照着讀,就很容易發現《新解》之中的哪些說法來自《集注》。
特別標舉之處,比如《八佾》篇的「射不主皮」章。漢儒、宋儒、清儒關於「主皮」的解釋各不相同,錢注認爲:
朱子注此章,不用漢儒古說,以貫革說主皮,以本章三句通爲一氣讀之,最爲允愜……就本章文氣語法字義平直求之,知朱注不可易。
《新解》沿襲朱注處頗多,但如此直白向朱子致敬的文字似乎並不多。
錢注如何異於朱注
《八佾》篇的「巧笑倩兮」章,關於「繪事後素」四字的解釋,朱注認爲:
繪事,繪畫之事也。後素,後於素也。《考工記》曰:「繪畫之事後素功」。謂先以粉地爲質,而後施五采,猶人有美質,然後可加文飾。
而錢注則說:
古人繪畫,先布五采,再以粉白線條加以勾勒。或說:繪事以粉素爲先,後施五采,今不從。
簡言之,朱注認爲後施五采,錢注認爲先布五采。
在《新解》中,像這樣「今不從」的地方很多,對照兩書,很容易就發現那些「今不從」的觀點很多都來自朱注。這些不一定是朱子本人的注,也可能是「圈下之句」。朱注之中的「圈下之句」,是朱子引用其他宋儒的觀點,朱子認爲那不是孔子原義,但卻是一種很有見解的引申義,因此列爲「圈下之句」。
錢注苦口婆心教人如何讀《論語》
按照今天的眼光讀,朱注確實太過於簡省,而錢注因爲針對現代人而作,在一些重要章節,除了字詞解釋,還會有一小段總結文字,幫助讀者從孔子思想的全貌來理解這一章。
比如《八佾》篇的「巧笑倩兮」章,錢注總結道:
孔門論詩,必推明之於人事。文學本原在人生,故政治文學者,必本於人生而求之,乃能發明文學之真蘊。此皆孔門論學要義。
再《八佾》篇的「祭如在」章,錢注總結道:
孔子論學,都就人心實感上具體指點,而非憑空發論,讀《論語》者首當明白此義,並當知吾人雖生兩千五百載之後,而有時我心之所實感,仍可與孔子當年有同感。人心大同,不爲古今而殊,可於孔子之言,彌見其親切而有味。
又比如《八佾》篇的「關雎樂而不淫」章,錢注總結道:
凡《論語》中所開示之人生境界,學者能逐一細玩,又能會通合一以返驗諸我心,庶乎所學日進,有欲罷不能之感。
諸如此類的章尾總結,屢屢見於《新解》之中,我也每每感到錢先生勸人、教人如何讀《論語》的良苦用心。這份用心,在他的著作《孔子與論語》之中表現得更加明顯。
最后修改于 2023-01-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