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劉景堂《沁園春》詞

讀香港詞人劉景堂的《滄海樓詞鈔》,其中一首《沁園春》詞使我既有聯想又有疑問,遂記於此。

其詞全文如下:

東渡扶桑,西訪祇園,亦禪亦仙。更北遊京國,軟紅踏遍,南來荒島,頭白閒眠。小別經年,相逢一笑,慣見人間海換田。君休矣,算松荒菊老,怎著歸鞭?

春來惆悵依然,且探取囊中沽酒錢。向薄扶林外,忘懷飛鳥,寶雲道上,濯足清泉。任我塵埃,笑他冠蓋,何用浮名萬世傳。同攜手,看明朝江上,笠雨簑煙。

——劉景堂《滄海樓詞鈔・沁園春》

這首詞收錄於《滄海樓詞鈔》的《丙辰詞稿》。作者劉景堂生於 1887 年,1913 年移居香港,卒於 1963 年,他經歷的丙辰年應該就是 1916 年。

詞牌之下原有小標題《贈小雲》,只是一時難以查考小雲是誰。這是一個極其常見的中文名字,而且很有可能是暱稱或小名,既不知其人姓氏,也不清楚作者劉景堂的早年生平,實在很難查證,希望將來能夠發現更多資料。詞作開篇所言「東渡扶桑,西訪祇園,亦禪亦仙」,似乎此人經歷頗爲傳奇,說不定是我早就知道的一位人物呢。

1916 年,香港才剛剛開始發展。不到 20 年前,也就是 1898 年 7 月,英國人才從清政府手中取得「新界」。四年前,也就是 1912 年,香港大學才開始辦學。1916 年,香港大學才舉辦第一屆畢業典禮。詞中所說「南來荒島」也並不誇張。

彼時的香港,絕大部分居民都來自中國內地,包括作者劉景堂和他的朋友小雲。下闕所描寫的那種詩意山林生活,正是古代中國詩詞當中常見的情景。我忍不住想,在開埠不久的香港,那樣一個荒島,作者和他的這些朋友如何在艱難的生活中寄情山水,那種情趣不禁令人嚮往。他用「沁園春」這個詞牌來寫,也正是恰到好處。

《沁園春》這個詞牌的特點,龍榆生先生在《唐宋詞格律》當中說:

又名《壽明星》。格局開張,宜抒壯闊豪邁情感。蘇、辛一派最喜用之。一百四十字,前片四平韻,後片五平韻,亦有於過片處增一暗韻者。

——龍榆生《唐宋詞格律

反覆誦讀這首詞,想起香港百年來的發展和幾次移民潮,那些曾經從內地逃到香港的人,以及最近幾年逃離香港、逃往世界各地的人。百年間的歷史,如同一部快速播放的電影一般在我眼前劃過。

最後,我所讀的版本,1920 年在香港出版,後由哈佛燕京圖書館收藏並製作電子版本,點擊這裡可以在線閱讀:http://id.lib.harvard.edu/alma/990076244430203941/catalog


最后修改于 2022-06-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