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轉載】郭玉閃:有一羣人
這一羣人,他們的生活,在他們人生的某個時刻,在他們決定爲別人或者更高的公義做點事情時,徹底改變了。從此以後,他們以及他們的生活不僅被傷害、侮辱,而且徹底被邊緣化。不要笑他們軸,不懂得妥協。全靠着這羣軸的人託底,我們纔敢說我們中國人也有精神上的歷史。如果中國人個個都不軸,個個都只會趨利避害,那中國人的歷史只會剩下精神病歷史。
這一羣人,他們的生活,在他們人生的某個時刻,在他們決定爲別人或者更高的公義做點事情時,徹底改變了。從此以後,他們以及他們的生活不僅被傷害、侮辱,而且徹底被邊緣化。不要笑他們軸,不懂得妥協。全靠着這羣軸的人託底,我們纔敢說我們中國人也有精神上的歷史。如果中國人個個都不軸,個個都只會趨利避害,那中國人的歷史只會剩下精神病歷史。
錢先生爲現代人撰寫《論語新解》,尤其注重申明「古今通義」。也就是說,無論《論語》原文能否考據出具體的歷史情境,無論我們是否知道它針對某一人、某一事而發,錢先生都本着一種「人心所同」的基本理念,將兩千五百年前的《論語》精神介紹給現代人,因爲他相信這些精神不只是對兩千五百年前的人而說,現代人也可以從中受教受益。
錢注直接沿襲朱注處不少,但都沒有一一標明引自朱注。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,這頗不符合所謂學術規範,然而作者在自序之中早有交代,之所以不逐條列舉引用出處,是爲了不給讀者閱讀增加障礙。古注俱在,讀者若想考索,並不算難。像我現在這樣把兩本註釋對照着讀,就很容易發現《新解》之中的哪些說法來自《集注》。
我們在閱讀《對話瑞吉歐》這本書的時候提出許多問題,而在探索和解答問題的過程中,發現一些新的、尚未翻譯成中文的重要資料,就想把它們介紹給中文讀者,因此有了其中的幾篇很長的譯文。總之,這本電子書裡的文章都是圍繞《對話瑞吉歐》展開的。因此我們將這本書命名爲《對話〈對話瑞吉歐〉——閱讀、翻譯與思考》。
從 13 世紀開始,北方地區普遍都有一定程度的公民自治,而南方地區則長期處於專制統治之下。即使意大利於 1871 年完成南北統一,並在「二戰」之後實行民主制度和地方自治,但是幾個世紀發展積累起來的地區差異,仍然明顯導致二十世紀後半期的發展表現。